現在,各位一直關注《閃光的哈薩威》的朋友們,是否曾經懷疑過「續篇是不是真的永遠沒消息了?」我想,應該有很多人都抱持這樣的心情,甚至在心底嘆著「唉,沒啦,可能GG了」。沒想到這次等來的情報卻大爆冷門,副標題竟然是「基爾克的魔女」!乍看之下,很多人應該都會想:「等等,最近高達裡的“魔女”是不是變多了點?從《水星の魔女 (水星的魔女)》到什麼“魔女與擊墜王”,再到這次又來個“基爾克”?這麼狂推“魔女”啊?」但要我說嘛,也正是這份“過度魔女化”的混亂感,讓整個世界觀顯得更加瘋狂且迷人。我自己都忍不住想大喊:「又是魔女?嗚哇,還是略帶好奇!」結果内心就跟在聽『デトロイト・テクノ』那種高速拍打節奏一般,怦怦怦地敲擊不止。
基爾克的魔女——2025 年冬季即將上映的神秘新作
向各位正式介紹一下:這部預定於 2025 年冬天上映的《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閃光的哈薩威 基爾克的魔女》,不僅是前作的延續,更是把所謂“魔女”概念完整擴充的全新篇章。大家應該還記得,在 2021 年首次上映的《閃光的哈薩威》以超沉重的氣氛、壯闊的作畫、以及澤野弘之的狂熱配樂,抓住了許多原本對高達並不熟悉的人。因此在票房上,也拿下了 22.3 億日圓的好成績。就高達系列而言,這可說是相當有代表性的里程碑,從粉絲到路人皆被那股壓迫感與淒美氛圍深度吸引。於是,眾人就更加期待續篇。不過之後卻是一陣漫長的沉寂,彷彿官方打定主意要讓大家乾等到嘴唇都發白了才打算公布情報。如今一現身,就不是什麼「Bright of Sun(布萊特太陽)」之類原本傳得沸沸揚揚的副標,而是「基爾克的魔女」。於是網路瞬間炸開了鍋,大夥都在對著螢幕尖叫:「你跟我說好像是太陽的後續呢?怎麼變成希臘神話的魔女了啦!」
有許多討論都把目光放在這個“基爾克”一詞,這是一名出自希臘神話的魔女,傳說中的她能將男人變成豬,讓偉大的英雄奧德修斯也束手無策。因此很多人推測,這次的電影也將引入“魔女勢力”。也有人想:「該不會是因為前作裡哈薩威・諾亞跟那位謎樣又美艷的ギギ・アンダルシア搞得糾纏不清,於是現在再引入另一名神秘女子嗎?還是說整個部隊都要變成大魔女軍團?」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腦洞大開的猜測。雖然這一切暫時都還沒官方證實,但能確定的是,“魔女”這個概念,將會在《閃光的哈薩威》小說原作裡沒怎麼著墨的世界裡,帶來另一重意想不到的衝擊。
為什麼《閃光的哈薩威》續篇這麼受矚目?
如果你沒有看前作,可能會感到疑惑:「真的有那麼令人驚嘆嗎?」關於這點,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說。其一是前作宏大的敘事格局以及壓倒性的影像品質。當時不論是 IMAX 版本還是一般電影院,都讓觀眾在哈薩威・諾亞執行恐怖活動、背負馬夫迪組織(マフティー)理想的沉重劇情中,感受到與以往高達作品截然不同的氛圍。大家都知道,高達系列一向不缺嚴肅、黑暗、政治要素,但《閃光的哈薩威》的電影化過程裡,將富野由悠季那傳說中的“毫不留情”風格展現到一個高峰,這也是它在當時能勇奪 22.3 億日圓票房的重要關鍵。
其次是音樂。澤野弘之的配樂能量,已經在《進擊的巨人》或《GUNDAM UC》等作品裡被多次認證。那種磅礡交響樂結合電子搖滾的混搭,能在瞬間把觀眾的情緒推向天際。《閃光的哈薩威》裡也有數首配樂被網友們戲稱「澤野無雙」的經典之作,把角色內心矛盾和戰鬥場面的激烈度點綴得特別感人。放到網路上,各式各樣的 MAD、二次創作、BGM 場景混剪延燒不斷,也讓年輕世代驚覺:「哇,高達原來這麼帶感啊!」這股力量也吸引了許多完全沒有接觸過高達的人,成為《閃光的哈薩威》新粉絲。
再者就是它的“悲劇性”。原作小說裡,哈薩威・諾亞最後被判處死刑,這是高達系列極度罕見的嚴重結局。一般來說,主角即使走向黑暗面,最後總還留一絲希望;但《閃光的哈薩威》卻像是徹底斬斷所有退路一樣,讓粉絲看完後不斷歎息:「哇,這結局比想像中還黑…」。前作電影只改編了故事的前半段,所以很多人都在想:「那之後的續篇會忠實搬演原作那種悲涼收場嗎?還是有機會給哈薩威一點轉圜?」於是越拖越久,大家對“續篇到底何去何從”就越來越在意。結果一下子拋出“基爾克的魔女”這種充滿魔幻感的標題,更讓人好奇官方計劃怎麼把原作改編到更黑暗、或是更爆炸的戰鬥境界。
基爾克:希臘神話魔女所象徵的衝擊
既然主標題已經鎖定「基爾克的魔女」,我們就必須好好聊聊這個“基爾克”到底是什麼人物吧。根據希臘神話,基爾克是個法力高強、性格古怪的魔女,曾用巫術把奧德修斯的部下都變成豬,並試圖留住奧德修斯而展開各種誘惑。撇開那複雜的愛恨糾葛不談,基爾克常被視為象徵“不可抗拒的誘惑”或者“人性扭曲的慾望”。這對於想要描繪哈薩威身陷軍事、政治、理想、私情等多重漩渦的故事來說,非常具有對位感。就像支持馬夫迪理念的哈薩威,如果面對了某個強大“魔女勢力”或“魔女角色”,下場會如何呢?
網上有些人認為,“基爾克的魔女”可能指的是某個全新登場的女性特務組織,她們以極端手段或強大力量介入地球聯邦與馬夫迪之間的衝突,造成更可怕的混亂。也有人猜想,“魔女”可能就是ギギ・アンダルシア本身,甚至在續篇裡會擁有某種難以想像的行動力或話語權。畢竟在前作裡,ギギ的角色定位就已經充滿神秘,既不像要單純配合哈薩威,也不完全歸順於地球聯邦,行動難以捉摸。如果她帶上“魔女”的面紗,勢必讓劇情走向大幅翻轉,對「哈薩威最後要面臨的究竟是什麼」這問題,更加撲朔迷離。
“魔女”在高達:為何越來越多“魔女”角色
如果你平時有追《水星的魔女 (水星の魔女)》也會發現,高達系列近年來對“魔女”這個稱呼非常熱衷。《水星の魔女》裡的主角スレッタ・マーキュリー,就被冠上“魔女”這個標籤,象徵她在社會與體制中的“異端”地位。無論是擁有特殊能力、抑或強韌的意志,只要牽涉到某些超脫常理的特質,就比較容易被貼“魔女”標籤。這種概念甚至跨越了過往高達對 NEWTYPE、多元種族或強化人等設定的詮釋,把“魔女”重新演繹為一種神話化或傳說化的存在。
筆者在逛討論區時,就常看見有人吐槽:「現在高達系列是不是想把每部作品都變成“魔女xx”?下一次要出的是《土星的魔女》還是《冥王星的魔女》呢?」這些段子明顯表現出粉絲對官方不斷引進“魔女”元素的一種好笑又興奮的情感。同時也象徵“魔女”一詞已經在年輕世代裡成為流行話題,很容易與“神秘、強大、異端”這些主題連結到一起。
站在比較認真分析的角度,這也許是因為近幾年世界各地都在聚焦於社會邊緣人、少數群體受到的壓迫與歧視,“魔女”的意象正好能對應“被異化的人”這個議題。儘管高達從過去就不斷討論戰爭、體制、柵欄等嚴肅主題,但透過“魔女”的標籤,似乎更容易讓新世代聯想到“被孤立的力量”及那股“反叛精神”,進而產生共鳴。
原作悲劇結局會被改寫嗎?
許多老粉絲對《閃光的哈薩威》最深的印象,就是那“絕望到不行”且難以撼動的原作結局。哈薩威被地球聯邦當局處以死刑,故事就此結束,結束得如此冰冷也一點都不浪漫。這在高達史上是相當駭人的劇情處理,一方面讓人覺得「世界就是如此殘酷」,另方面也顯現富野由悠季一貫的“無情”敘事手法。一直以來都有人好奇:動畫電影化後,會不會給主角留個活路?或是至少在結尾加點改編,讓我們帶著些許釋懷離開電影院?
前作電影結束時,剛好只為後續鋪了大堆線,但並未把故事帶到高潮或最終結局。這給了許多觀眾想像空間:或許電影版“真結局”會有一絲光明,也可能更加冷血,讓悲傷更加放大。尤其加入“基爾克的魔女”後,感覺整個故事走向更具神秘風,難保不會帶出與原作不完全相同、甚至更黑的結局。筆者自己是暗暗期待,若真的給哈薩威留下生路,那麼他必定要承擔巨大代價,否則就失去《閃光的哈薩威》那種獨特的宿命悲歌。
至於粉絲團或各種論壇已經在狂歡:有人說「也許ギギ會攜手某個魔女軍一起衝破地球聯邦大牢,然後救走哈薩威?」也有人嚴肅表示「改了結局就不再是富野原著的靈魂,還是請保持原作的凌厲吧!」的確,高達的改編作品有時會在細節處動刀,但真正大幅變更結局的案例並不算多。因此《基爾克的魔女》會怎麼處理,格外牽動粉絲神經。
網路對 CG 表現的期待與擔憂
一如既往,每當高達系列釋出特報影像時,網路上一定會爆發「喂,這邊 CG 會不會有點生硬?」或「我覺得這次機體作畫更流暢」等各類意見。尤其是上一部《閃光的哈薩威》給人的視覺衝擊堪稱經典,那種高密度3DCG 與手繪融合的精緻度讓人直呼「太狂了吧」,因此,這次續篇在 CG 技術上勢必面臨更高的期待值。
也確實有些人擔心:「升級 CG 後就會顯示出某些違和?或是會不會畫面太閃、眼花撩亂?」畢竟近幾年日本動畫界在 3DCG 的運用上進步神速,但也常出現“程式套用過猛”造成違和感的問題。然而官方人員之前已經透露,劇組正為了超越前作成果而全力研發新的表現方式。只要最終成品能夠在大銀幕上創造出“重擊靈魂”的震撼力,想必就能撼動那些「呃,CG 過度」的雜音——對粉絲來說,看高達在 IMAX 巨幕上爆炸還擊時,往往已是不可抗拒的享受。
澤野弘之的“神曲”再度降臨?
在各大網絡論壇上,對於《基爾克的魔女》最期待的聲浪裡,緊隨著故事走向的,就是「澤野弘之的新配樂何時釋出?」當初前作《閃光的哈薩威》一開場,強烈節奏結合管弦樂的主題曲就轟在觀眾耳膜裡,直接把士氣拉到 300%。散場時也有很多人呼喊:「那個 BGM 太洗腦了吧,澤野實在是神!」再加上線上資源盛行,很多人把澤野的配樂拿去製作各種二次創作影片,或者在遊戲實況中當背景樂,導致“澤野 = 震撼、熱血、悲壯”在粉絲之間幾乎變成了必然聯想。於是,這次當官方僅釋出一小段特報音樂,馬上就有人開始瘋狂解讀:什麼弦樂線條更強了,鼓組節拍更侵略性了,甚至有沒有融入一點像《進擊的巨人》時期的吶喊風格等。
這些研究都只是基於幾秒至十幾秒的音樂碎片,就足以看出粉絲們對“澤野 BGM 再度征服大銀幕”這件事有多在乎。當然,也有人表示擔心:「澤野風格會不會用多了就固定化?這次能不能再搞點新花樣?」不過以澤野弘之一貫的創造力來看,他大概很樂在打破既有框架,每回都能端出一套既熟悉又出乎意料的曲調吧。反正筆者已經先預訂“上映後必定要去聽音樂會,或者在家戴上耳機體驗整張 OST 撼動腦海”的行程表了。
新增粉絲大爆發:“哈薩威入坑組”也捕捉了高達魅力
談到社群現象時,最不可忽視的就是不少人是透過《閃光的哈薩威》才了解高達的世界,甚至有人自稱是「哈薩威入坑組」。意思是:過去只曉得高達很老牌,但覺得門檻高,沒什麼興趣。然而看到 2021 年上映的《閃光的哈薩威》-無論是華美的作畫質感、稍帶震撼的旅館交鋒片段,或是音樂一次到位的衝擊-都刷新他們對“高達 = 舊世代機人”刻板印象,從而打開新大門。
於是有些人說自己是看了《閃光的哈薩威》之後,再回頭補了《逆襲的夏亞》等 UC 系統作品,繼而對富野由悠季當年的構想產生更強烈興趣。甚至連最初對 SF、機器人戰鬥不感冒的朋友,也開始在 SNS 上找各種剪輯片段,熱議劇情轉折和角色肢體語言。更妙的是,一旦有人喊出「如果你覺得《閃光的哈薩威》好看,那你要不要試試《水星の魔女》?因為也有魔女要素唷」,就常常把朋友推得越來越深,最後變成「高達周邊周週買」的死忠粉。所以官方和周邊業者也發現,這種“哈薩威帶動新世代粉絲”的效應能點燃更大熱度,預料這次《基爾克的魔女》再度問世,肯定會繼續擴散影響力。
魔女元素的大混戰:從「水星の魔女」、「シイコ・スガイ」,一路到「基爾克」
綜觀整個高達系列,年輕一輩似乎赫然發現“魔女”已經成了一股潮流,從《水星の魔女》到一些外傳設定裡的「シイコ・スガイ」都曾被形容為“魔女”。因此網路流傳一種說法,認為“魔女”暗示了一種逆襲社會規範、擁有獨立自主能力且被主流勢力排擠的角色。而這些角色常常能應對極端情況,在戰亂和陰謀裡展現驚人的影響力,等於把原本的ニュータイプ或強化人概念引向更神話與傳奇的氛圍。
對筆者而言,《基爾克的魔女》最迷人的部分就在於它會怎麼在“嚴肅政治鬥爭劇”裡,插入這股看似超現實、其實又很有象徵意義的魔女力量。會否出現一支被稱為「魔女部隊」的精英小隊?抑或一位神秘女子以“基爾克”之名操作某種能讓對手兵敗如山倒的“超常規兵器”?再加上ギギ・アンダルシア那詭譎的存在感,一旦兩方女性角色都強勢登場,一搭一唱地跟哈薩威纏鬥,那戲劇張力簡直無法想像。網絡上甚至有人笑稱「不會把哈薩威變成豬吧?!」「或許會有像希臘神話一樣的彩蛋場景出現!」大家都樂得拋概念,腦補一堆神展開。
高達的鴻溝:悲劇結尾與燃燒希望
回到那個最根本的問題:《閃光的哈薩威》原作小說是讓主角走向悲哀的死局,而動畫電影前篇聚焦於哈薩威內心掙扎與他與ギギ、地球聯邦少校肯尼斯之間的複雜糾纏。那股張力讓人又痛苦又著迷:我們不由得希望哈薩威能開創出新世界,卻同時察覺他正一步步走向毀滅。就算沒看過小說,也從電影結尾感受到那避無可避的壓力。因此,如果劇場版惡意滿格地重現原作,觀眾可能要在黑暗的電影院裡默默感受一場“最殘酷結局”。但也因為這種獨特調性,才令無數影迷、粉絲、網友一邊捶心肝,一邊大喊「不能錯過!」。
當“魔女”之名成為續篇主標時,顯示製作團隊很可能想把哈薩威的結局拉向更具衝突的路線,也帶動對觀眾情緒的衝擊力。可能是讓他付出更多、更可怕的代價;也有可能,透過“魔女”謎樣的介入,破壞原作既定悲劇。一旦真的反轉,人們會不會欣喜若狂?或是覺得「啊,這不再是原汁原味的《閃光的哈薩威》了」?不管最後走向如何,那股不可逆轉的悲壯氛圍仍是最具魅力也最讓人忐忑的看點。
「澤野無雙」的網路迷因狂潮
談到澤野弘之,我就很難不多廢話幾句。自從他在《進擊的巨人》、《青之驅魔師》、《七大罪》、《GUNDAM UC》等作品裡大戰技驚四座後,不僅日本國內,各國網友都對“澤野風格”展開了二次創作或迷因狂歡。有人會剪輯各種動畫經典場面,配上澤野的高昂配樂,標題就直接寫「澤野弘之神曲襲來」。在繁體中文圈,也常出現類似「澤野魔力,BGM 浩瀚到讓人起雞皮疙瘩」的評論。當然,也有人表示他曲風常有固定套路,但依舊擋不住粉絲死心塌地地想要“再聽一次那澎湃”。
因此,當《基爾克的魔女》公布時,網路幾乎同步出現「澤野又要爆了吧?」「快點給我 OST!」等期待呼聲。可見音樂對這部作品至關重要。筆者也敢斷言,等正片上映後,YouTube 一定會出現許多以澤野音樂為骨架的影片混剪,標題像「【MAD】ハサウェイVS魔女部隊!澤野BGM熱血再臨!」之類,觀看數分分鐘破十萬。這些二次創作的盛行,本來就是近年來高達熱度另一次重新爆發的動力,效應還會延續到下一部作品。
CG 技術與手繪美學之間的衝突與融合
就像前面提到的,每部高達都繞不開「CG 效果 vs. 手繪效果」的討論。筆者在看《閃光的哈薩威》時,對那種“真實感”與“美感”的平衡點印象深刻。MS 在叢林中執行任務,不僅有金屬碰撞時的細膩光影,以及光束兵器掃過半夜天空的刺目殘影,還有多處飛機、戰艦、城市建築的立體感,讓人彷彿跟著角色在現場呼吸。聽說為了這些 CG 場面,製作組做了不少資料收集:研究現實武器的打擊音波、參考火燒雜草時的真實煙霧形態等等。難怪最後觀感有點半紀錄片風格似的逼真感。
但也由於期望值被推得太高,觀眾的眼睛也變得超級挑剔。例如特報釋出後,如果有人看到哪個機體的關節動作稍嫌呆板,馬上就有人在推特、論壇留言:「欸,這看起來有點僵硬,是不是還沒修好?」不過,對於在大銀幕觀賞的人來說,只要最終整體演出令人足夠震撼,那些小瑕疵往往會被滿場的爆音、燦爛的機體光芒掩蓋。再加上粉絲有個“MS 動起來就是爽”的宿命論——只要能在 IMAX 環繞聲裡聽到巨大的爆響與引擎咆哮,就足以追求二刷、三刷了。
2025年冬天前,讓我們臆測無限
現階段,有幾個關鍵要點還沒明講:第一,“基爾克的魔女”究竟是誰或什麼?是指某個角色?一支神祕部隊?還是更宏大的象徵?第二,哈薩威的結局會順應原作那樣走向階下囚到行刑台,還是會“被魔女力量改寫命運”?第三,澤野弘之會帶給我們什麼程度的新 BGM 轟炸?第四,CG 部分究竟能不能在前作高標準之上再進化?
網路上的各種猜測不斷蔓延,有人做考據影片,把希臘神話裡基爾克的故事跟哈薩威的處境一一對比。也有人翻找富野由悠季在多年前的訪談,判斷他對“哈薩威之死”是否曾透露過保留態度。更厲害的是,一些狂熱粉已經在準備同人創作:把ギギ・アンダルシア描繪成和基爾克合體的雙面魔女形象,把哈薩威變成被魔咒鎖住的豬(!),堪稱腦洞到極致。
筆者認為,童話與神話元素的注入,常常能揭示角色心靈的深層刻畫。像是《水星の魔女》就利用“魔女”概念來襯托社會不公、角色抗爭的軌跡。所以《基爾克的魔女》必然也會利用“魔女”作為某種揭露人性或政治黑暗的關鍵。即使只是點綴,也可能讓哈薩威走的每一步都更跌宕起伏。想像一下,當他距離成功或毀滅只剩最後一步,一位象徵“詛咒與誘惑”的基爾克魔女現身,會如何改變結局?
最後的瘋狂期待——魔女、悲劇結尾、澤野神曲,你準備好了嗎?
即便我們知道劇情可能非常沈重、或結局很有可能延續原作的絕望,但這些都無法阻止高達迷與新興觀眾的狂熱。不少人都在網路上吶喊:「希望上映後不要被劇透啊,我要親眼見證哈薩威的最後!」甚至還有人打算包場,找好友們一起沉浸在那股「呼吸都覺得壓迫」的影院氛圍中。每次想到那出自澤野弘之的妙絕配樂即將轟如雷鳴,再看著クスィー鋼彈或者ペーネロペー在大銀幕上激烈纏鬥,誰能不淪陷?
如果最後真的像原作一樣走向處刑,那肯定是場集體流淚的故事,但或許也能從中再度感受到富野式世界觀的矛盾與人性畸形之美。而萬一官方決定改編出另一種結局,反而會引起另一波“意外騷動”,尤其是在替哈薩威平反或延續他的理想時,一定會震動傳統粉絲與新世代粉絲之間的平衡,帶出更多新話題。反正不論走哪條路,《基爾克的魔女》對《閃光的哈薩威》系列的發展都將是個關鍵轉折點。
稍微想像一下:2025年冬天,你坐在電影院裡,燈光暗下,銀幕上再度出現哈薩威・諾亞那略帶陰鬱卻堅定的眼神,背後可能還有全新角色或隊伍自稱“魔女”,帶著濃烈的命運氣息逼近。當劇情急轉直下,你聽到澤野弘之以激昂電音和管絃樂譜出的新主題樂,震得心臟在胸口狂跳,就跟前面所說的“デトロイト・テクノ”一般精准而密集地衝擊。那一刻,你或許已經抓緊了扶手,卻還是止不住心裡的強烈顫抖。
看完後,也許你會忍不住在推特寫長文心得,或是在論壇上跟大家一起尖叫:「天啊,還我哈薩威!」或「原來…它居然會這麼收場!」也可能是「基爾克女巫真的太狂了吧!」然後有人貼上一堆梗圖,還可能會重新進電影院二刷。如果結局特別震撼,也將在 SNS 掀起無數次“救不回來啊”或“這次是改結局萬歲”的火熱爭論,甚至有人會創造更多魔女二次創作人設。
在高達系列歷史中,《閃光的哈薩威》本就是個特殊存在,如今一牽扯到“魔女”,似乎更要挑戰粉絲感官和心理底線。想像一下,當初《水星の魔女》引起的話題度已經讓整個網絡追捧,現在再加上延續經典悲劇的《哈薩威》,兩者碰撞會形成什麼樣的衝擊?無論你是抱持期待或懷疑,都依舊會想看下去。這就是高達的魔力,無論多少年過去,都能再度擄獲你的好奇心,並滿足你對龐大世界觀、深沉政治鬥爭、浪漫與絕望的渴望。
筆者個人最期待的,除了想知道哈薩威最後會不會真的把“死刑路線”走完,也想看看“基爾克的魔女”這個副標題裡藏了多少層密碼?是充滿希臘神話風格的魔法世界觀轉嫁,還是串聯到其他高達作品的某些伏線?就像當初大家都愛說「《水星の魔女》跟 UC 正傳不同世界線」,但又有些理念、設定讓大家瘋狂猜連動,嚼舌根嚼到不亦樂乎。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衝突感與矛盾感,正是高達系列長盛不衰、越揉越有勁的秘密所在。
最後,感謝你能看到這裡。想必你也對《閃光的哈薩威 續篇 基爾克的魔女》燃起某種過度的期待與狂熱了吧?在正式公開前,建議再回顧一次前作,或者重翻原作小說、細味一下那個悲涼的結局。不妨打開澤野弘之的配樂,以最大音量感受它的震撼,沉浸在ギギ・アンダルシア與哈薩威之間那若即若離的曖昧張力。然後靜靜等待 2025 年冬天的降臨,屆時,或許我們都會在電影院裡笑中帶淚地感嘆:「天啊,基爾克的魔女果然沒讓人失望!」再度宣告自己對這個充滿魔女風潮的高達世界欲罷不能,也許那天深夜,你會熬夜在社群上跟大家熱烈分享觀後感,睡不著都要繼續吶喊。畢竟我們愛的就是那把人折騰到神智不清,卻又樂此不疲的世界。
コメント